當然,其中也不乏騙局,曾經風光的矽谷新貴Elizabeth Holmes,和被爾街日報踢爆的印度AI新創Engineer.ai,曾經也都是估值幾億幾億美金的在喊,團隊與顧問群也都不乏科技界,政商界的名人,但最後,也都是以騙局收場。
因而筆者在播上述延伸思考影片時,並不試圖從是非對錯、二者擇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贊同或反對哪一方,只是呈現更多事實,希望激發他們看見他人困境的能力,並反思課文。他們的擔憂,從某些角度來看,也的確可能存在。
(翰林版題解) 以上兩則敘述,皆大致符合此文內容大略。有一定教學經驗者即可想像:只要經適當技巧的引導,要讓學生相信某觀念或影響其看觀看事物的角度並不難,由此也覺得:教育實是一「危險事業」。當時雙方各自發動連署。然而在漢代,皇帝可以發布與既有法規相違的「詔令」,且效力高於法規。法律之前,真的人人平等嗎? 關於此點,從教學的角度,我們可以分別審視漢代和當代。
「衛道」人士或愛家公投的支持者,看到以上例子,可能心中有火,老師怎麼可以這樣「教壞囝仔大小」?。通常在帶領學生閱讀一篇年代久遠的文言文之前,筆者會先請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:每個時代,總會有人想要透過文字訴說,其動機通常出於那個時代的人們需要面對的問題或困境,跟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問題和困境不一定相同,那現在為何還要讀它?(除了作為課本而獲得必得被讀的特權之外)。」UPDATE: ‘#ม็อบ29สิงหา[14.55น.].กิจกรรม ‘CAR MOB CALL OUT เตรียมเคลื่อนขบวนเวลา 15.00น. ลอดอุโมงค์เกษตร มุ่งหน้า สวนเทพปทุม จ.ปทุมธานี pic.twitter.com/2rNZsY5Wok— พริสม์ | workpointTODAY (@parisjpt) August 29, 2021根據國際透明組織2020年清廉印象指數 (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),泰國排名104名(共180個國家),2019年泰國則名列101名。
近一個多月以來,已有不同團體輪番上街頭示威,也發生抗爭者和警方間的激烈衝突。泰國總理帕拉育(Prayut Chan-O-Cha,港譯「巴育」)政府因抗疫不力,面臨在野黨針對帕拉育等6位首長發動不信任投票,8月31日起在國會展開4天辯論,9月4日進行投票。這非常重要,如果聯合政府投票讓總理留下,將和人民感受衝突。上一次不信任案投票於2月20日,一如外界普遍預期並未通過,本次是帕拉育政府2019年執政以來第3次面對不信任投票。
為泰黨秘書長巴瑟(Prasert Chanthararuangthong)抨擊帕拉育和阿努廷在疫苗採購與分配上處理不當。「帕拉育和阿努廷在許多採購疫苗的決定上彼此合謀。
他引述中國駐泰使館公參楊欣曾說泰國是第一個從中國生物製藥(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)進口疫苗以供商業用途的國家,根據香港證交所公開訊息,該公司和泰國政商關係良好的富豪關係密切。宋巴特說,「9月4日,國會將會進行(不信任案)投票。反獨裁民主聯盟秘書長和社運人士宋巴特(Sombat Boonngamanong)宣布,9月2日起,將每天在曼谷主要道路路口發動抗議,直到帕拉育辭職。」他說,「先前國會共批准108億泰銖(約92億5807萬新台幣)採購科興疫苗,實際支出是87億泰銖(約74億5789萬新台幣)。
我每天向神禱告,所以我不會做任何不道德的事。泰國自4月初爆發第3波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,7月中起每日新增破萬人確診、上百人死亡,泰國民眾對政府防疫表現極為不滿。泰國「紅衫軍」反獨裁民主聯盟 (United Front for Democracy Against Dictatorship)發起泰國車隊抗議活動(Car Mob Call Out),自8月29日連續示威2天,要求帕拉育下台,也有其他抗爭者獨立發起的零星示威。辯論中在野黨議員質疑帕拉育和衛生部長藉採購科興疫苗謀取私利,帕拉育則斷然否認。
他質疑,政府中是否有人從大量採購中國科興疫苗過程中牟利。他質疑總理在獲取疫苗方面的誠信,認為政府的疫苗政策形同將人民置於險地。
他指出,政府依賴科興(Sinovac )和阿斯特捷利康(AstraZeneca)疫苗,但是禁止民間私人部門額外取得更多疫苗,導致泰國疫苗短缺,剝奪泰國人民施打疫苗的權益「帕拉育和阿努廷在許多採購疫苗的決定上彼此合謀。
這表示現在有20億泰銖(約17億1445萬新台幣)消失了,現在在哪裡?誰拿走了?」辯論第二天(9月1日),帕拉育回應首日反對黨議員關於20億泰銖疑雲的指控,否認採購科興疫苗過程有任何貪汙行為,並否認從中收取任何金錢,聲明相關花費都經部會批准且公開透明。我每天向神禱告,所以我不會做任何不道德的事。目前,泰國聯合政府黨派主要有帕拉育(Prayut Chan-O-Cha)所屬的公民力量黨(Palang Pracharath),以及民主黨(Democrat)、自豪泰黨(Bhumjaithai)等小黨,在國會擁有絕對多數。泰國總理帕拉育(Prayut Chan-O-Cha,港譯「巴育」)政府因抗疫不力,面臨在野黨針對帕拉育等6位首長發動不信任投票,8月31日起在國會展開4天辯論,9月4日進行投票。以及,我堅持政府誠信地履行職責。我沒有兒女在經營生意。
他質疑總理在獲取疫苗方面的誠信,認為政府的疫苗政策形同將人民置於險地。他質疑,政府中是否有人從大量採購中國科興疫苗過程中牟利。
他指出,政府依賴科興(Sinovac )和阿斯特捷利康(AstraZeneca)疫苗,但是禁止民間私人部門額外取得更多疫苗,導致泰國疫苗短缺,剝奪泰國人民施打疫苗的權益。巴瑟說,「這家中國公司在泰國沒有官方銷售代表,必定有掮客從疫苗交易中獲利,泰國人民以高價格使用低品質疫苗。
近一個多月以來,已有不同團體輪番上街頭示威,也發生抗爭者和警方間的激烈衝突。」他說,「先前國會共批准108億泰銖(約92億5807萬新台幣)採購科興疫苗,實際支出是87億泰銖(約74億5789萬新台幣)。
他引述中國駐泰使館公參楊欣曾說泰國是第一個從中國生物製藥(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)進口疫苗以供商業用途的國家,根據香港證交所公開訊息,該公司和泰國政商關係良好的富豪關係密切。」他比較同樣購得200萬劑科興的價格,指出泰國高於印尼和巴西。這非常重要,如果聯合政府投票讓總理留下,將和人民感受衝突。《Prachatai》報導,在國會不信任案辯論之前,泰國曼谷街頭早已沸騰多時。
《泰國公視》報導,辯論登場當天(8月31日),為泰黨眾議員、在野聯盟領導人宋蓬(Sompong Amornvivat)為首位發言者,他指控帕拉育不適任總理並徹底缺乏知識,導致許多全國性行政失敗,尤其在防疫表現糟糕,致使成千上萬的人民染疫死亡,且使經濟與商業活動遭受重創。反獨裁民主聯盟秘書長和社運人士宋巴特(Sombat Boonngamanong)宣布,9月2日起,將每天在曼谷主要道路路口發動抗議,直到帕拉育辭職。
泰國自4月初爆發第3波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疫情,7月中起每日新增破萬人確診、上百人死亡,泰國民眾對政府防疫表現極為不滿。泰國「紅衫軍」反獨裁民主聯盟 (United Front for Democracy Against Dictatorship)發起泰國車隊抗議活動(Car Mob Call Out),自8月29日連續示威2天,要求帕拉育下台,也有其他抗爭者獨立發起的零星示威。
宋巴特說,「9月4日,國會將會進行(不信任案)投票。為泰黨秘書長巴瑟(Prasert Chanthararuangthong)抨擊帕拉育和阿努廷在疫苗採購與分配上處理不當。
」UPDATE: ‘#ม็อบ29สิงหา[14.55น.].กิจกรรม ‘CAR MOB CALL OUT เตรียมเคลื่อนขบวนเวลา 15.00น. ลอดอุโมงค์เกษตร มุ่งหน้า สวนเทพปทุม จ.ปทุมธานี pic.twitter.com/2rNZsY5Wok— พริสม์ | workpointTODAY (@parisjpt) August 29, 2021根據國際透明組織2020年清廉印象指數 (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),泰國排名104名(共180個國家),2019年泰國則名列101名。他說,「我只花我自己的薪水。辯論中在野黨議員質疑帕拉育和衛生部長藉採購科興疫苗謀取私利,帕拉育則斷然否認。上一次不信任案投票於2月20日,一如外界普遍預期並未通過,本次是帕拉育政府2019年執政以來第3次面對不信任投票
閱讀台灣 游本寬(1956-)從英國、美國學習攝影返台後,在90年代投入《閱讀台灣》的長期攝影計畫,走拍各地鄉鎮的動物塑像、偉人銅像、水塔、圍牆、民宅、招牌、標語等,聚沙成塔累積為常民視覺文化的圖庫。[7] 平凡日常的照片,之所以能成為「作品」,主要是採用中片幅相機定點拍攝,講求空間景深和結構層次,一致散發低飽和、低反差的淡雅色調。
陳以軒跳脫既定的觀光路線和本土文化符號,轉而拍攝尋常的庶民生活角落,以短暫停留的路人目光,留意鄉村、小徑、馬路、荒野交會的過渡地帶。Photo Credit: 陳以軒,《遍尋無處》,2011 【圖3】 浮視繪 張譯云(1974-)的《浮視繪》系列(2013-2018) 【圖4】,採集各地形形色色的塗鴉彩繪,細膩連結了圖畫和現實的世界,將路樹、電線桿、路燈、房屋和壁畫裁成一片,疊合現實環境和手繪圖像。
[6] 實際上,沈昭良廣納舞台車之外的廟宇、商家、廣場、辦桌宴席、港口河岸,在搶眼喧囂的表演開場前,邀請我們靜觀絢麗的視覺符號:天馬星空的外國地標、太空梭、自然萬物、音符樂譜等圖案,實則蘊含了農民和勞動者的集體潛意識,綻放婚喪喜慶和酬神儀式中的民心所欲。他參照美國的「社會風景」及「新地誌」冷靜直觀的拍攝方式,面對台灣隨處可見的鐵皮屋、度假村、遊樂園、土地公廟等地,便因地制宜、靈活變通視角,中肯記錄社會變遷下的視覺文化。